9月18日,作为2025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发布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为“智造服务・融合创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与“开放新高地・服务新未来:共促服务业扩大开放”两场交流会同步举行,来自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知名企业、重点商协会及科研院所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新路径,共商合作、共话未来,为重庆建设内陆现代服务业发展先行区注入新动能。
着力打造全国影响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和示范企业
下午2点,“智造服务・融合创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交流会,在“投资重庆”宣传片中拉开帷幕。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罗莉详细介绍了重庆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政策支持。重庆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发展,正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努力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助力产业链延链增值、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数据显示,2024年重庆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8367亿元、占GDP比重达57.1%,同比增速达6.8%,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渝中区副区长薛俨随后结合“两业融合”投资机会与实践案例作分享,系统介绍了渝中区在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方面的创新做法、重点项目与合作机遇,为与会企业提供了投资导向和合作路径。
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中国绿色制造联盟副秘书长马良栋从全国视角阐释了服务型制造与“两业融合”的发展趋势与政策导向。重庆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中心主任宋世雄和重庆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洪刚就如何赋能企业发展进行了阐述。
在互动交流环节,企业、机构代表围绕政策实施、产融合作、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就如何促进资源互通、优化创新生态等分享经验、交流需求。多家企业代表表达了对重庆营商环境的高度认可与合作意愿,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合作、协同创新,深度融入重庆本地产业链与创新生态,共同助力重庆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国际现代服务业高地。
罗莉表示,当前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持续向好,工业设计增长动能不断增强,制造业中试供给能力有效提升,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完善,为两业深度融合奠定了良好基础。下一步,重庆市将加快构建工业服务业“2334”现代发展体系,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生态,持续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和示范企业,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推动内陆现代服务业发展先行区建设“量”“质”齐飞
与此同时,渝州宾馆中华厅,“开放新高地・服务新未来:共促服务业扩大开放”交流会同步进行。
会议由重庆市商务委副主任叶力娜主持,她向参会企业介绍了重庆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叶力娜说,重庆将围绕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内陆开放综合枢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新示范项目等方面,优化项目服务机制,拓宽金融、健康、教育等服务业领域合作,优化产业链供应链服务,引进培育多元化开放主体,推动更多项目落地。
渝中区常务副区长邓光怀分享了法律会计、知识产权、国际货代等领域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资机会及案例。嘉宾发言中,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多功能经贸平台副秘书长王健平称,自从平台落户重庆以来,已推动近300亿元对外投资,将继续推动重庆与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往来。
山东能链控股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执行总裁苏伟发言时提到,他们与龙湖地产、沙师弟货运云商等重庆企业有深度合作,期待能与更多重庆企业交流合作。
互动交流环节,多家企业代表从地方特色优势、政策创新等多维度提出了建议,希望重庆市聚焦金融、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重点领域,通过制度创新释放市场潜力,最终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百姓受益”的良性循环。
叶力娜表示,重庆将以项目落地为导向,扎实推动重点领域制度创新;抓实示范区、示范园带动引领,强化重点领域招商和主体培育,落地一批标志性项目、辨识度成果,以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产业成功转型升级,推动内陆现代服务业发展先行区建设“量”“质”齐飞。
2025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发布活动,由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商务委员会、新华通讯社新闻信息中心、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承办。
上游财经-重庆晨报记者 王尊 李星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