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不扰,有需必应 重庆出台新规破解“检查扰企”

9月18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重庆市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办法》政策例行吹风会。会上,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张银政介绍了该部门探索非现场检查方式的具体举措。

“《办法》提出鼓励开展非现场检查,我们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张银政介绍,一是科学确定非现场检查事项。全面梳理市场监管62项涉企行政检查事项,综合研判问题发生率低、投诉举报少、违法违规行为危害较轻等情况,初步确定信息公示、广告发布、无证无照经营、认证活动等19个“无事不扰”事项,除投诉举报、线索移交、监测预警外,原则上不入企检查。

二是精准锁定非现场检查对象。优化“信用评价+风险等级”监管,自动为121万户企业生成“数字画像”,将风险低、信用好的108万户A类企业纳入可非现场检查对象库。推广“沙盒监管”,为划定区域内企业建立政府指导员和企业观察员制度,采取包容审慎监管措施。

三是创新运用非现场检查方式。打造“渝食安”“特种设备在线”等应用,推进“AI+隐患治理”“语音+整改督促”“数字+风险防控”等无感监管,无需“进企业门”就能实现85%以上涉企风险隐患线上自动预警、线下同步整改。同时,实施“山城有信”码上监管,建立企业风险监测指标和风险预警阈值,向企业远程发送行业政策、经营提示、风险警示信息300万条次。市场监管部门还推广使用挂牌督办通知书、约谈通知书、整改通知书、提醒敦促函“三书一函”,严格执行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检查等行政裁量权基准和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全面落实行政处罚决定书、信用修复告知书、信用合规建设指南“三书同达”。

张银政透露,今年1至8月,已对8241户企业免予现场检查,对1.7万户企业开展书面检查、在线监测、大数据分析。他表示,下一步将认真落实《办法》各项规定,坚持机制创新与数智赋能,推进涉企行政检查减量化、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更好地构建“无事不扰、有需必应”的涉企行政检查体系。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黄乔 罗斌 实习生 胡云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