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终于降息 全球“宽松潮”将至?

美联储终于降息 全球“宽松潮”将至?

鲍威尔

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于北京时间18日凌晨结束,会后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到4.00%至4.25%之间。这是美联储2025年第一次降息,也是继2024年三次降息后再次降息。

除了降息,针对目前美国的经济形势,美联储表示:近期数据显示,美国经济活动的增长已经放缓。新增就业岗位减少,就业面临的下行风险也在增加。

此次降息决定的背后有哪些政策考量?能否为美联储缓解来自特朗普政府的压力?美联储货币政策未来走向何方?

此次降息有何考量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1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国就业市场疲软是他和其他政策制定者当前的首要考虑因素。

当前,美国就业增长放缓,通胀居高不下,加之关税对物价的影响仍在进一步显现,美国经济面临多重不确定性。此次降息反映美联储对就业情况的担忧甚于通胀风险。

美国劳工部9月5日公布的非农业部门就业数据显示,8月美国非农就业人数仅增加2.2万人,较7月修正后的7.9万人大幅下降且远低于市场预期。美国劳工部9日发布的初步修订数据显示,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美国新增就业岗位比最初统计的少91.1万个,表明美国就业市场的实际表现比此前数据显示的更为疲软。

与此同时,美国整体通胀率仍高于美联储2%的长期目标。美国劳工部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9%,为今年1月以来最大涨幅,通胀有所“升温”。参加此次货币政策会议的美联储官员对今年年底通胀率的中位数预测值为3%。

美国帕特南投资管理公司首席市场策略师埃伦·黑曾说,尽管通胀率预计到年底将达到3%,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但美联储决策者们“认为就业下行风险有所增加,因此他们似乎更关注劳动力市场状况”。

特朗普政府会满意吗

观察人士认为,此次降息虽符合外界预期,但从特朗普政府过去几个月的表态来看,显然难以缓解白宫对美联储的不满。

由于特朗普政府此前频繁施压美联储降息,《华尔街日报》日前发表评论文章认为,本次美联储议息会议处于一个“不同寻常的政治时刻”,是近年来“最奇特”的会议之一,而会议结果显示,鲍威尔成功促成了美联储内部“团结”。

由于担忧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会推动通胀回升,美联储今年以来一直“按兵不动”,将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此次虽然降息,但幅度远未达到特朗普的要求。特朗普7月曾表示,美联储设定的利率水平至少偏高300个基点。他认为,美联储将利率长期维持在“过高水平”拖累了美国经济。

此次议息会议上,由特朗普提名、刚刚出任美联储理事的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芬·米兰投了唯一反对票。他认为,此次降息幅度应该达到50个基点。

米兰在就任美联储理事后还继续担任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美国国会民主党籍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指出,米兰作为美联储理事的政策独立性值得怀疑。

休·约翰逊经济咨询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休·约翰逊认为,特朗普政府可能继续对美联储施压,要求其大幅降低短期利率。

年内美或再降息两次

美联储决策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议息会议后发表声明说,在考虑进一步调整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时,公开市场委员会将仔细评估后续数据、不断变化的经济前景及风险平衡。

最新点阵图预测,联邦基金利率中值到今年年末将降至3.6%,今年年内还有两次降息,年内合计降息或达75个基点。

根据鲍威尔的表态,美国经济只是短暂放缓而非衰退,本次降息是一项风险管理决策,属于“预防式”降息,本不需要降那么多,也没有必要快速调整利率。这意味着美联储并不会进入持续性的降息周期。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认为,最新的点阵图显示美联储的降息节奏有所“前置”。失业率的走势将决定美联储10月和12月议息会议的决议。失业率升至4.5%或是年内合计降息3次的充分条件。点阵图中,美联储对于2026年降息空间的指引少于市场预期,主要关注的是通胀压力。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降息使借贷成本下降,有助于刺激家庭与企业需求、支撑就业,但关税、移民等政策持续对企业和消费者信心带来负面影响,美国经济或难以逆转整体放缓的趋势。此外,降息和关税可能形成叠加效应,使美联储控制通胀的目标更难实现。

纵深

美联储降息前 多国央行“抢跑”

美联储降息就像在全球经济的池子里投下一颗石子。在美联储之前,已有秘鲁、土耳其等多国央行“抢跑”降息,英国、日本也将公布利率决议。本周加拿大、印尼、挪威、巴西、南非等经济体央行的议息会议也将召开,可谓即将迎来“超级央行周”。

有专家分析称,全球货币“宽松潮”有望来临。

日本央行18日启动为期两天的政策会议,大多数经济学家预计会议将保持政策利率稳定。

韩国财政部表示,美联储降息对韩国的影响有限,韩国将密切监控关税谈判、家庭债务问题,也将监控房地产和石化行业。此外,推动本轮韩国股市上涨的企业治理改革和资本市场改革还在继续推进中。

日经225指数18日开盘即快速拉涨,截至9点半左右,已上涨0.75%,再创历史新高,房地产和科技板块领涨。涨幅最大的是化学公司Resonac Holdings,涨幅超过11%,半导体制造商Screen Holdings上涨近4.75%,工业电子制造商东京电子上涨4.21%。

其他亚太股指中,澳大利亚ASX/S&P 200指数下跌0.57%。香港恒生指数低开高走,恒生科技指数上涨2%,芯片股走强A股三个板块已全面翻绿,上证指数、深证成指低开后翻红,截至十点涨幅分别0.55%和0.06%和0.26%。科创板指跌幅一度超过1%,截至10点半跌幅收窄至约0.4%。中芯国际AH股均涨约7%,总市值突破1万亿元。网传公司正测试国产光刻机设备,推动半导体自主可控进程。海光信息、北方华创涨超5%,创历史新高。隔夜,美国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上涨2.8%,显示出中国资产仍被外资看好。

相关

美民众对降息褒贬不一

美联储宣布降息后,美国民众对此反应不一。部分民众认为,降息对消费者尤其是贷款买房者来说是利好消息,但也有民众质疑降息的时机。

美国民众1:我认为降息对于首次购房者来说十分有利,使他们更能承受得起贷款。

美国民众2:总的来说,我认为对消费者来说,降低利率可能更好,因为这可能会让一些人减轻压力。

美国民众3:我个人认为,情况不太好。我持有很多美债,这会周期性地降低我的回报收益,所以我觉得降息不是很好。

美国民众4:我猜这基本符合人们的预期。考虑到目前的通胀水平,我个人还不确定现在是否是降息的最佳时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