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调研显示,用户最期待工业机器人在自主识别与环境感知能力上有所提升——以AI视觉为核心感知,将赋能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实现自主感知、学习、决策与执行,进而加速整体演进进程。近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了《中国 AI 视觉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份额,2024:大小模型协同,迈向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Doc#CHC53775125,2025年9月)。此次研究报告系统回顾了2024年中国AI视觉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的发展态势,并分析了影响其增长的主要因素、行业需求趋势及供应商格局。
AI视觉赋能工业机器人:多场景落地与具身智能发展
随着中国工业制造进入智能化与柔性化阶段,AI视觉技术正在成为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核心驱动力。IDC调研显示,在已使用工业机器人的用户中,约90%已将AI视觉技术深度融合至生产作业,整体应用效果基本满足预期。本次研究认为:
AI视觉推动工业机器人多场景落地
近年来,基于AI视觉引导的码垛、拾取、搬运、上下料、检测、装配等典型场景逐渐成熟,并获得用户的广泛关注与验证,推动多场景落地。
当前产品与工艺稳定性决定AI视觉应用成效
生产工艺、流程及产品类型稳定的场景,可减少AI视觉模型的频繁训练与更新,从而实现高效、稳定的应用效果。
大模型与小模型协同发展
大模型在通用视觉分析任务上具备迁移能力,小模型精准适配特定产品和场景应用,两者协同提升机器人智能水平,实现组合式、场景化部署。
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是发展方向
以AI视觉为核心,通过多模态感知、环境理解和自主决策,工业机器人正从单纯执行向“感知-学习-决策-执行”闭环转变,适应复杂工业环境并提升柔性生产能力。
政策支持与海外市场拓展
各级政府出台AI、机器人及具身智能相关政策,推动企业采购与项目落地。同时,国内制造业向海外转移,带动中国AI视觉与工业机器人应用方案在国际市场的扩散与推广。
2024年中国AI视觉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格局
2024 年,中国 AI 视觉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规模约 19.6 亿元人民币,主要落地于汽车、新能源、3C 电子等行业,实现高效、稳定的质量检测与生产流程优化。
微亿智造推出了多款“软硬一体”智能产品,服务于新能源、汽车、3C 电子等行业。同时,基于自主研发的工业 AI 算法、精细化视觉模组和智能控制技术,打造了具备“感知–学习–决策–执行”核心能力、“端–边–云”架构的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梅卡曼德发布多款新型 3D 视觉传感器并升级AI智能软件,提升机器人感知与执行智能。公司发布具身智能“眼-脑-手”平台,集成多模态大模型、3D 相机与灵巧手,具备理解、识别和操作能力,以适配多样化场景。星猿哲科技专注于移动操作机器人与 3D 视觉产品研发,推出了基于移动操作机器人的自动化装卸车解决方案。
IDC给技术提供商的建议
深入重点行业,积累应用经验。汽车、新能源、3C 电子等为核心客户,仓储物流及食品、药品、化妆品等包装行业需求快速增长。随着 AI 视觉引导应用拓展,拆码垛、拾取、搬运、上下料、检测、装配等场景潜力不断释放。紧跟头部客户、深入场景实践,有助于沉淀技术与交付能力。
把握政策红利与全球化机遇。在国内,积极对接制造业转型和数字工厂相关政策与补贴,推动联合研发和应用落地;在海外,顺应中国制造业产能转移,输出具身智能与 AI 视觉一体化方案,抢占国际市场。
加快向具身智能转型。依托大小模型协同,推动多模态感知、实时决策与自主学习的集成,通过软硬件一体化创新,增强机器人在复杂工业环境下的柔性与适应性。
创新商业模式。大型企业倾向直接采购,应突出性能、稳定性与长期价值,强化全流程交付与服务;中小企业可采用分期、租赁或订阅模式,降低投入门槛,并配套灵活维护与升级服务,提升采购意愿与市场覆盖。
李君兰
IDC中国研究经理
IDC 中国机器人与物联网领域研究经理李君兰表示,AI视觉与具身智能的深度融合正成为工业机器人智能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正在重塑其应用格局。行业领先厂商持续加大在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软硬件研发及应用落地方面的投入,叠加政策扶持与海外市场拓展,共同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实践从国内向全球快速扩散,赋能制造业智能化升级。
免责声明
本文中的内容和数据均来源于IDC所发布的报告,所有内容及数据均为我公司所有。未经IDC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