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惠水携手探索跨区域基层治理协作

结对共建创新中心

在东西部协作向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粤黔协作又有新成果。在贵州黔南工作组惠水小组的推动下,广州市荔湾区冲口街道与黔南州惠水县岗度镇打破地域壁垒、创新协作模式,以“结对共建基层治理创新中心”(下称“创新中心”)为核心载体,在交流学习、携手共建、集成服务三大维度探索跨区域协同发展新路径,开创了跨区域基层治理协作的新典范,为基层治理协作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惠水经验。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以交流学习为纽带 牢固协作根基

9月16日,冲口街道代表团来到岗度镇龙泉村、白水河村,深入了解26℃童心“岗”湾项目的运营成效,聚焦项目管理、资源整合、长效发展等关键问题提出优化建议;实地查看帮扶资金硬化的1000平方米村内道路,直观感受协作成果对村民生活的改善,为后续协作找准需求点与发力点。随后,两地领导班子围绕产业发展、民生服务、乡村振兴等核心议题召开专题座谈会,为创新中心的运营与两地协作的深化奠定思想基础。

岗度镇副镇长张天成介绍,26℃童心“岗”湾项目是岗度镇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项目,项目开始于2023年,从2024年起,在东西部协作的对口帮扶下,项目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目前建有篮球场、食堂、儿童活动室、积分兑换点等设施。他表示,通过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有利于拉近干群关系,打造和美乡村。

以携手共建为支撑 激发内生动力

创新中心落地,是两地从单向援助转向双向赋能共建的关键跨越。依托东西部协作资金,双方以共建平台为抓手,推动协作从“输血”向“造血”转变,构建起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协作格局。

创新中心并非只是资金投入,而是两地联合设计、共同运营的协作枢纽。冲口街道从一线城市“沿海视角”协助岗度镇完善中心服务流程与管理机制,形成理念先进、务实管用的“山区机制”;岗度镇结合本地实际需求,联合惠水农商银行、县人社局、县税务局等14家单位,形成“1+14”的基层治理格局,确保平台贴合基层治理与群众生活需要。

针对岗度镇便民服务分散、产业帮扶缺乏系统性等基层治理中的痛点问题,两地以创新中心为纽带,建立起“问题共商、方案共定、成效共评”的工作机制。例如,围绕26℃童心“岗”湾项目的长效运营,冲口街道协助链接广州优质教育资源,岗度镇负责项目落地执行,形成“资源+执行”的共建合力,推动协作向“构建长效机制”升级。

以集成服务为核心 展现惠民实效

“以前办税务票要去县里,开车来回近两个小时,花费上100元。现在在镇里就能直接办了,太方便了。”在岗度镇街经营小生意的个体户王大哥说。今年9月,创新中心运营不久,他就去办理了税务票,对那里的服务称赞不已。

创新中心集合政策咨询、便民服务、产业帮扶等功能于一体,在这里,群众不仅能咨询医保、社保等政策,办理多种日常政务服务事项,还能查询就业岗位信息,以更优惠的价格购买农产品、农资和生活日用品,甚至还能售卖自家生产的土鸡蛋等农特产品。“创新中心与县农商行合作,得到金融政策扶持,通过售卖商品以及收购农户农产品,实现‘造血’,保障长期稳定的运营。”张天成介绍说。

在产业帮扶方面,除了资金支持,以岗度镇“茶、烟、菜”优势产业为基础,通过创新中心对接市场渠道,辐射带动特色农产业发展;在基层治理方面,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枢纽,破解镇村市场主体和农户办事“多头跑、路程远、成本高”的难题,实现服务与发展的双重赋能。

冲口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敏军表示,创新中心的核心价值在于用好东西部协作平台,立足山区乡镇实际,将分散服务整合为一站式解决方案,以集成化服务破解基层治理碎片化难题,让协作成果直接惠及群众、赋能发展。未来,两地将继续以创新中心为支点,深化交流学习、强化携手共建、优化集成服务,推动协作从“阶段性成果”向“可持续发展”迈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