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36氪
这是一个从“服务于人”出发
而“惠及更多人”的故事。
做了二十年枕头制造的梁万义,去年春节回老家时,有一个意外发现。
他的家乡是中国北方的一个五线小城。过去,亲戚朋友知道他做枕头,总是让他推荐。可梁万义觉得难为情。各种材质的枕头他都做过,但从未有一款产品能真正让他自信地说“这是好枕头”。
直到去年过年,他去一位阿姨家拜访,对方主动拿出一款亚朵星球的枕头问他知道吗?还说给亲戚长辈都买了。而这,正是梁万义的工厂为亚朵星球生产的产品,他没想到,自己代工的枕头已经走进了五线小城的寻常家庭,甚至成为亲戚们口口相传的礼物。
2022年以来,来自亚朵星球的稳定订单,使其国内订单比例提升至40%,不仅填补了出口订单锐减的缺口,还降低了经营风险。
梁万义的工厂,是亚朵星球带动产业变迁的一个缩影。这个从酒店场景生长出来的新消费品牌,已经成长为自主研发,并不断迭代的睡眠领域头部品牌。而这一切的缘起与支撑,是一个个从用户出发、被市场验证的好产品。
公开数据显示,亚朵星球的“深睡枕”从Pro1.0选代到Pro3.0,累计销量达到780万件。今年8月,深睡枕 Pro3.0与深睡控温被・四季 Pro2.0上市,亚朵星球通过推出“深睡标准”,让身心在睡眠过程中始终处于舒适、稳定的状态,为行业提供了关注用户体验的新思路。
某种程度上,亚朵星球的成功验证了一种朴素的商业哲学:洞察用户的本质需求,以较真的态度打磨产品,在任何经济环境下都不过时。
这是一个从“服务于人”出发而“惠及更多人”的故事,最终消费者、品牌、供应链获得了“三赢”。
出难题的人
亚朵星球给供应链出的所有“难题”,都源于一个简单的初衷:回归用户真实的睡眠体验。
做了20年枕头的梁万义坦言,在遇到亚朵星球之前,他从未收到过品牌方如此“难搞”的要求。去年4月,为落地亚朵星球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研发的深睡枕 Pro3.0,品牌方提出了一个核心要求:枕芯海绵的切割精度允差必须控制在毫米级。
这一要求是为了实现大货产品品质的高度一致性。这意味着,从第一只到第百万只枕头,其内部支撑结构的误差必须微乎其微,从而保证每一位用户都能获得设计初衷所追求的“无感翻身”体验,避免样品完美但大货体验参差不齐的痛点。
“无感翻身”这一体验的提出,正源于亚朵星球对真实睡眠的洞察:人在每晚睡眠中平均会翻身约20次。因此,亚朵星球研发了R型分区结构,并与3wichTEC®三阶释压系统(上层释压包裹绵、中层柔韧支撑绵、下层柔密抗压绵)精密结合,紧密贴合人体自然曲度,实现头、颈、肩的精准支撑与压力的均匀分散,在翻身过程中减少对持续睡眠的干扰。
亚朵星球深睡枕 Pro3.0的三层海绵设计
为实现这一复杂设计并确保大货品质,亚朵星球的研发团队经历了极为艰辛的摸索过程,产品累计打样约200次,其中枕芯结构调试超160+次,材料测试更达30+次。而梁万义的工厂在将这一设计落地时,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传统的家纺切割设备精度通常在厘米级,无法满足R型曲线和三层海绵在大货落地时,误差控制在毫米级的要求。这意味着,必须跨行业引入能达到切割芯片级别精度的高标准设备。
“一开始确实不太愿意投,因为2000万成本比较大,担心更新之后是否能达到预期,以及订单的需求是否能把我们的设备充分利用起来,”梁万义说,“但当你理解了他们为何如此坚持,为了不让任何一位用户收到‘走样’的产品,你就会由衷的觉得这是值得的。”
深睡枕 Pro3.0
随着新设备投产与亚朵星球订单的持续注入,梁万义的工厂迅速实现满产。据统计,工厂整体产值已提升至2022年合作初期的50倍。在梁万义看来,传统家纺行业正在经历从关注参数到重视体验的转变,而亚朵星球的“较真”,是将对用户睡眠的研究转化为具体工艺标准,持续优化使用体验,从而获得了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
这种不妥协的态度,也体现在深睡控温被・四季 Pro 2.0上。深睡被产品的创新,源自“用户第一”的出发点,旨在解决套被套的繁琐和睡眠中忽冷忽热的痛点。亚朵星球为此设计了创新的SmartBilayer®双层控温系统,上层蓄热兼顾散热,下层吸湿排湿,两层共同协作,通过上下层功能的紧密协同,共同守护用户的深睡体验。
而实现该系统的关键,在于连接双层的工艺。在尝试了多种方式后,亚朵星球最终确定,使用拉链拼接上下两层,以兼顾“睡中无感”与“免被套设计”。然而,市面上并无现成工艺能实现尼龙拉链的精准互拼。
这开启了一场艰难的工艺攻坚。亚朵星球与供应商从零开始,自创拉链定位方式。由于拉链长度达9米*,要实现拼合误差小于3毫米,就必须要控制好拉链材料本身的缩率,并实现全流程定位统一。研发初期,拼合误差曾高达6厘米,经数十轮打样与持续协作,最终将误差逐步降至3毫米以内,甚至每一处线接都做到无缝柔软。最终实现“大货量产任意互拼适配”,切实保障用户的深睡体验。
(*注解:9米拉链属于220*240规格的控温被)
深睡控温被・四季 Pro2.0
这种对细节的专注,最终也收获了市场的认可:根据亚朵星球官方数据,深睡枕 Pro3.0上市后,销售额较2.0同期增长超过七成,深睡控温被・四季 Pro2.0的销售额更是实现了近两倍的飞跃,同时负评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从用户出发”的底气
亚朵星球的“较真”,不是为了炫技,而是源于对消费者真实睡眠需求的洞察。
以往,家纺行业以传统制造为主导,竞争多聚焦于“支数、克重、填充比例”等物理参数,但能真正回应消费者睡眠体验的产品并不多见。越来越多用户意识到“参数≠睡感”。他们更关心的是能否整夜不醒、翻身是否无感、体感温度是否稳定。
正是基于这样的洞察,亚朵星球确立了“产品设计回到人”的产品观念:
1.实用性是永远的创新驱动力;
2.在乎用户全流程体验;
3.拒绝一切非必要的装饰和设计元素。
例如在枕头研发上,他们放弃了市面上常见的“分区枕”概念,原因在于这类设计忽视了翻身时的动态需求。亚朵星球选择了更贴近真实需求的产品:外表平整朴素,内里精准满足头颈肩在动态睡眠中的支撑需求,实现“无感翻身”。
基于对人体睡眠节律和感觉科学的深入研究,亚朵星球联合香港理工大学,提出了“深睡标准”。
该标准包含针对枕头的“动态稳压系数”——反映枕头在翻身过程中压力波动小,通过持续稳定地分散压力,减少睡中因翻身带来的干扰和不适,有助于实现无感翻身、整夜深睡;和针对被子的“动态控温系数”——反映被子维持被内微环境温度处于个体感知舒适的稳定区间的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睡眠过程中的冷热刺激,有助于实现整夜深睡。旨在构建人与产品、环境之间的“动态适配系统”。
深睡枕 Pro3.0 的深睡标准
现在,关于亚朵星球的产品评价里,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是“不知不觉睡着了”、“感觉枕头不存在”、“醒来不累”。而对供应链来说,这样的结果同样意味着价值回报。在展会上,同行们开始主动打听“亚朵绵”,甚至把它作为一种品质的参考。
双向进化
亚朵星球的案例展现了消费端与供应链端的“双向进化”:新标准推动制造升级,而制造能力的进步又反哺产品创新。
新标准与新解决方案的出现,往往成为工厂升级的契机——设备、工艺与人员培训均需同步提升。为达成新标准,亚朵星球的工艺团队会与供应商共同打磨流程。作为亚朵星球团队中连接前端研发与供应链的角色,云果乐最能感知这种“相互作用”。
每合作一家核心供应商,亚朵星球的工艺研发团队都会深入生产一线,与工厂工程师并肩工作,将“深睡标准”转化为具体的设备参数与操作流程,共同攻克工艺难关。
一位拥有十多年经验的老师傅在掌握新工艺后感慨:“品牌有前瞻性的要求,生产才能不断进步。”这也让经验丰富的产业工人在自动化、数字化趋势中,获得了新的技能发展与职业成就感。
亚朵星球团队与工厂员工一起打磨产品
家纺行业的生产工艺正处于从传统到现代化的演进中。亚朵星球合作的供应商本身已具备扎实的产业基础与成熟的生产体系。亚朵星球提出的自动化、精密化标准,是面向未来睡眠体验的共同升级。
梁万义告诉36氪,自从与亚朵星球合作以来,其工厂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而且由于产品本身结构更复杂、工序更精细,并没有减少用工,反而带动了更多新增工种与技能需求,员工平均收入有所提升。
更重要的是,长期稳定的大规模订单让工厂有能力投资升级,安装恒温与通风系统,优化作业环境,不高于30度的车间温度让工人们在夏日彻底告别了汗流浃背的工作体验。梁万义的工厂去年还引入光伏发电,降低了能耗,这样的投入在过去小规模代工模式下难以实现。
如今,设备升级、工艺优化、人员素质提升、工厂环境改善,共同沉淀为亚朵星球产品的独特壁垒,也让未来的持续创新有了坚实支撑。
协同共进
在国内,家纺是一个体量庞大却长期被低价竞争和微利困扰的行业。随着产业逐渐成熟,竞争的重心正从单纯的规模和价格,转向品质提升与供应链协作。而这种转型,并不能单靠工厂或品牌某一方完成,而是需要消费端、品牌端与供应链的共同作用。
梁万义形容这种关系是“协同共进”——双方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甲方/乙方”,而是共生共荣的伙伴。亚朵星球带来的研发、设计和品质管理的共同提升,让这些工厂逐渐从“代工者”向高附加值的“共创者”转型。而工厂的能力又反过来支持品牌的发展。
这种共生不仅改变了单个工厂的运营,也致力于提升行业的标准。比如,亚朵星球提出的“深睡标准”,正逐步成为双方对产品质量的共同追求,希望将“以人为本、体验为先”的理念落到实处。
目前,亚朵星球已经与全国约60家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随着合作范围的扩大,这套供应链体系也在不断成熟。
而从国家提倡的“双循环”战略来看,亚朵星球通过洞察国内消费者对高品质睡眠产品的深层需求,不仅推出了深睡枕、深睡被等新供给,也构建了更加安全、韧性更强的产业链体系,为国内新消费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实践参考。
好的循环,从来都是多方共赢的。
当越来越多亚朵星球的消费者因为好枕头、好被子而睡了个安稳觉时,产业工人也因稳定订单获得了更稳定的就业环境和收入提升的机会,工厂管理者能更有信心地投入于生产改善,品牌方则赢得口碑和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这样的循环中,产品、工厂、品牌与消费者紧密联动,共同探索着国内家纺行业发展的新路径,努力构建一个既可触摸,又值得期待的良性生态。